不过,钱少的家庭也有自己的办法。家住上清寺的陈阿姨一家就想出了好办法,他们家有个家庭基金,由陈阿姨和哥哥姐姐三家人共同出资组建的,专门就用来购买理财产品等。
一起炒股闹矛盾
陈阿姨的家庭基金最早可以从1995年底的时候说起,只不过那会儿还没叫家庭基金,也没有很明确的规矩。陈阿姨的大姐陈玉梅从1993年起开始炒股,算是个老股民了,最红火的时候她利用炒股赚的钱买了一台电冰箱,让陈阿姨羡慕不已。
|
久而久之,陈阿姨就动了心思,思前想后拿出了1万元钱给了大姐,让大姐帮忙炒股。左等右等,等来的却是大姐告诉她股票亏了,被套住了。“听了这个话,我当时心都在滴血,几晚上没睡好。”直到1997年,大姐才把那1万元解了套还给了陈阿姨,却一分没有赚。第一次这样的合作算是失败了。
10年后建家庭基金
事后,陈阿姨自己也总结了一下,炒股本来就有风险,也不能全部怪大姐。但是资金使用不透明,也是导致矛盾的地方。
到了2007年,又是一个全民炒股的时代,陈阿姨再次动了心思。她召集大姐和大哥开了一个家庭会议,三家人做出决定,每家人拿出一部分钱,组建一个家庭理财基金,由大姐负责管理。但是基金不用于炒股,而是用于购买基金和理财产品。大姐决策前,需要告知陈阿姨和大哥。
同时,还定了分配的规矩。每次投资结束,大姐将收益按照三家的出资比例分配,不动本金。如果一家急需用钱,需要等一次投资结束后,再拿回本金。
没多久,基金组建起来了。大姐出了4万元,陈阿姨出了3万元,大哥3万元,总计10万元。
考虑多渠道投资
10万元的资金不算小数目,但有了明确的规矩,这一次投资下来三家人没有闹过一次矛盾。
第一次投资,大姐选择了一只股票型基金,只购买到6万元的份额。三个月后,赚了3300元,大姐选择赎回。尽管赎回之后该只基金继续在往上涨,但陈阿姨他们并不在意。“组建基金的时候就说好了,不能贪,见好就收。”
如今,家庭基金的数额已经提高到16万元,不少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也能够购买。“如果让我单独一个人,很多理财产品都买不到,但是三家人一起就足够买到一些收益较高的理财产品了。”陈阿姨非常高兴。
如今,陈阿姨他们也在商量,将基金更多渠道的投资,可以考虑一下保险、黄金等产品。 (记者 刘笑嫣)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