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的夏日,仿佛被一场无声的仪式裹挟着,从六月的尾声悄然步入了炎炎盛夏的门槛——那就是我们熟知的“入伏”,每年的这个时候,中国大地仿佛提前点燃了热情的熔炉,阳光炙烤着每一个角落,仿佛在诉说着千年不变的夏日赞歌。
那时的初伏,还未有如今科技带来的便捷,但那份热切与期待却并未因此减退,清晨的街头,老人们依旧坚守着传统的避暑方式,一碗清茶、一把扇子,默默抵抗着烈阳的侵蚀,孩子们则在蝉鸣的陪伴下,躲在树荫下,玩着老掉牙的捉迷藏游戏,笑声在空气中荡漾,那是他们对夏天的独特记忆。
那时的空调还鲜少人问津,家家户户的电风扇成了主角,吱吱呀呀的声音成了夏日交响曲的一部分,晚上,一家人围坐在一起,享受着凉爽的微风,讲述着白天的故事,那份温馨与宁静,是现代都市里难以复制的乡愁。
初伏的雨水,虽然不多,却是那一抹清凉的慰藉,雨后的天空如洗,空气格外清新,那是大自然对大地的洗礼,也是对人们汗水的回应,人们在雨中匆匆,带着满足和期待,因为那意味着短暂的凉意即将离去,更多的热浪即将袭来。
社交媒体尚未普及,但人们的热切分享却通过口耳相传,那些关于初伏的故事,成了邻里间、亲友间永恒的话题,晒出自己的苦瓜汤,分享如何在酷暑中保持清凉,甚至有人调侃起了“三伏贴”,这些都构成了那个年代独特的网络热词。
时间如流水,转眼又是七年过去,2017年的初伏,已经成为一段遥远而温暖的回忆,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那份对生活的热爱,对自然的敬畏,对夏日的欢愉,始终烙印在每一个炎炎夏日的心底,让我们再次回望,感谢那个夏天,让我们懂得珍惜,也让我们学会坚韧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