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荐答案
第一章从学习方法讲到个人修养,学以致用,体现学习的价值。学而时习之强调知识的学习需要自觉,不断实践。有朋自远方来体现学习又是相互切磋,相互交流的事情。人不知而不愠体现个人修养与别人知不知道没有关系,而是不求名利,自我进步。
第二章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,提高自我修养。
第三章孔子自述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。随年龄增长,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,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。
其他回答
高中论语十二章字词解释高中论语十二章字词解释介绍如下:
1.重点词语
(1)人不知而不愠:生气,恼怒
(2)不亦君子乎:指有才德的人
(3)吾日三省吾身:自我检查、反省
(4)为人谋而不忠乎:竭尽自己的心力
(5)与朋友交而不信乎:诚信
(6)三十而立:立身,指能有所成就
(7)四十而不惑:迷惑,疑惑
(8)不逾矩:越过法度
(9)学而不思则罔:迷惑,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
(10)思而不学则殆:疑惑
(11)人不堪其忧:能忍受
(12)好之者不如乐之者:喜爱,爱好
(13)择其善者而从之:好的方面,优点
(14)三军可夺帅也:指军队;改变
(15)博学而笃志:坚定
(16)切问而近思:恳切
(17)仁在其中矣:仁德
2.通假字
(1)不亦说乎:“说”同“悦”,愉快
(2)吾十有五而志于学:“有”同“又”,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
3.一词多义
而:
人不知而不愠:了解
温故而知新:得到
学而时习之:顺接连词,然后
人不知而不愠:转折连词,但是
博学而笃志:并列连词,可不译
之:
学而时习之:代词,指学过的东西
知之者不如好之者(前者):代词,它,这里指学问和事业。一说,指仁德
下车引之:代词,他,指元方
时:
学而时习之:按时
元方时年七岁:当时
4.词类活用
(1)温故而知新:形容词作名词,学过的知识
(2)吾日三省吾身:名词作状语,每天
3)传不习乎:动词作名词,老师传授的知识
(4)好之者不如乐之者:形容词的意动用法,以……为快乐
(5)饭疏食,饮水:名词作动词,吃
5.古今异义
(1)可以为师矣
古义:可以凭借
今义:可能;许可
(2)饭疏食,饮水
古义:粗劣
今义:疏通、疏散
(3)三人行
古义:虚指,泛指多个
今义:数词,确指三。
(4)逝者如斯夫
古义:逝去的一切
今义:多指离开人世的人
(5)匹夫不可夺志也
古义:指平民中的男子,这里泛指平民百姓
今义:无学识,无智谋的人
高中论语十二章特殊句式
高中论语十二章分类整理如下:
1、对于知识,“学”只是一个认识过程,“习”是一个巩固的过程,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,必须“学”与“习”统一起来。
2、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,塑造理想人格,这句话就是修身的基本方法——自省。
3、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,有合理因素,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,不能一下子完成,不能搞突击,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,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。
4、在能力范围以内,尽量广泛阅览典籍,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,对已经听闻的知识,也要定期复习,能有心得、有领悟;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;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,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。
5、这句话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。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,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,否则就会收效甚微。这则讲了学和思的辩证关系。学习而不思考,如学习书本知识,书本知识有正确的,有不正确的,不加思考,把不正确的知识也接受了。
这就受到欺骗,所以称罔。正确的知识,如科学一定要由浅入深、按部就班去学习。不学习而光思考,不按照科学知识去思考,容易陷入迷误。只有学习与思考结合,才能学到正确的知识,不致胡思乱想,陷于迷误。
6、这句的中心思想是“安贫乐道”孔子的学生中最好、最明理、最通达道的,就是颜回,所以叫“复圣”。颜回这个人是不争、不贪、不求、不自私、不自利、不打妄语都做到。
7、这一则讲的是关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。学习的三层境界:知、好、乐。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,俗话说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”。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,就会变被动为主动,以学习为乐事,在快乐中学习,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,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。
8、说明了有理想、有志向的君子,不会总是为了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。在贫困艰苦的情况下照样可以很快乐,不道义而得到的富贵是不好的。
9、孔子的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”这句话,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。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,但更可贵的是,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,而且以不善者为师,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。他的这段话,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、修身养性、增长知识,都是有益的。
10、对于“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”,传统的解释以朱熹《四书章句集注》为优,朱熹从理学家的立场出发将这句话的意思概括为四个字“进学不已”,也就是说要不断地学习,这个解释对于我们现在的学习态度仍然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。
11、这是孔子在表述,即使是一个普通人,也是要有坚定的志向的。所谓“江山易改,本性难移”,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,是非常困难的。
12、这则是子夏提出的仁的几个要求。丰富的知识,多多提出疑问,多多深入思考。对于自己的志向不能有过多的功利干扰,要淡薄名利,只有平静的看待这些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理想。
13、孔子认为推已及人的恕道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原则。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说的也是思想品德修养,强调“修己”
14、孔子重视《诗经》的教化作用。在《论语》中,孔子不仅多次引用《诗经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,还多次强调《诗经》在为人处世上的重要作用,教海弟子要学《诗》。在这里,孔子再次向弟子提出学《诗》的重要意义。
15、孔子阐述了对“仁”的内涵的理解及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实现“仁”“仁”的关键是克己复礼,具体是要“视、听、言、动”都符合礼。
论语12章高中原文及翻译
特殊句式
1.省略句:
可以为师矣,“以”后面省略代词“之”。
其不善者而改之,句首省略动词“择”。
2.判断句:
贤哉,回也!
三军可夺帅也,匹夫不可夺志也。
论语十二章分析
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(学习方法)
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(为人处事)
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(道德修养)
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(为人处事)
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(为人处事)
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(学习方法)
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(学习方法)
贤哉,回也!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。贤哉,回也!(学习态度)
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(学习态度)
饭疏食,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。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(为人处事)
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(学习态度)
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。(珍惜时间)
三军可夺帅也,匹夫不可夺志也。(道德修养)
博学而笃志,切问而近思,仁在其中矣。(学习方法)
高二论语十二章翻译及原文
《论语》十二章原文翻译如下:?
1、子曰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
译文:孔子说:“学了(知识)又按时复习它,不也是很高兴吗?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,不也是很快乐吗?人们不了解我,我却不怨恨生气,不也是君子吗?“
2、曾子曰:“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,传不习乎?”
译文:曾子说:“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:“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?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?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?“
3、子曰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”
译文: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,三十岁能自立于世,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,五十岁的 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,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,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,又不会逾越规矩。
4、子曰:“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”
译文:孔子说:温习旧的知识,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,就可以当老师了。? ? ? ?
5、子曰: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”
译文:孔子说:“只学习不思考,就会迷惑;只空想而不学习,就会有害。”
6、子曰:“ 贤哉,回也!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。贤哉,回也!”
译文:孔子说:“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!一箪饭,一瓢水,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,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,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。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!
7、子曰: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”
译文:孔子说:“对于学习,知道怎么学习的人,不如爱好学习的人;爱好学习的人,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。”
8、子曰:“饭疏食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。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”
译文:孔子说:“吃粗粮,喝冷水,弯着胳膊当枕头,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。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,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。”
9、子曰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
译文:孔子说:“几个人一起走路,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。我选择他的优点来学习,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。”
10、子在川上曰:“逝者如斯,夫不舍昼夜。”
译文:?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:“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,日夜不停!”
11、子曰:“三军可夺帅也,匹夫不可夺志也。”
译文 孔子说:“军队的可以改变主帅,但哪怕一个普通人,也不可以改变志气。”
12、子夏曰:“博学而笃志,切问而近思,仁在其中矣。”
译文:子夏说:“广泛地学习,坚守自己的志向,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,仁德就在其中了。”
高中论语12章翻译及原文如下:1、子曰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《学而》翻译:孔子说:“学到知识,然后按照一定的时间去操练和复习,这样的学习不也让我感到愉快吗?有志同道合的人从四面八方远道而来(投到我孔门之下),我不也感到快乐吗?人家不理解我,而我并不感到愤怒,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?”
2、曾子曰:“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”《学而》翻译:曾子说:“我每天多次反省我自己:我为别人考虑事情有没有不尽心尽力呢?我跟朋友交往有没有不够诚实可信呢?老师传授的(教给我的知识)我有没有反复练习(操练)呢?”
3、子曰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”《为政》翻译:孔子说:“我十五岁的时候有志于做学问,三十岁的时候独立做事,四十岁的时候遇到事情不再迷惑,五十岁的时候就知道天意何在了(哪些事情不能为人力所支配),六十岁的时候就能听进去不同的意见,七十岁的时候就能随心所欲,而不会越过规矩(超过规范)。”
4、子曰:“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”《为政》翻译:孔子说:“复习(温习)学知识(经历过的事情)而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,那么就可以成为老师了。”
5、子曰: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”《为政》翻译:孔子说:“你如果只学习(但)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;只思考但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定见。”
6、子曰:“贤哉,回也。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。贤哉,回也。”《雍也》翻译:孔子说:“真是高尚啊,这个颜回啊。一箪(碗)米饭,一瓢水,住在简陋的巷子里,别的贵族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的生活,但是颜回也不改变他的(好学的)乐趣。真是贤德啊,我的弟子颜回。”
7、子曰: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”《雍也》翻译:孔子说:“懂得怎样学习的人,不如那些爱好学习的人,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那些以学习为乐的人。”第二种理解:“懂得仁义的人,不如那些喜爱仁义的人;喜爱仁义的人又不如那些以施行仁义为乐的人。”
8、子曰:“饭疏食,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。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”《述而》翻译:孔子说:“吃粗粮,喝冷水,弯着胳膊而枕在胳膊上睡觉(弯着胳膊当枕头睡觉),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。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得富有的生活和高贵的地位,这对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不可靠,也不长久。”
9、子曰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《述而》翻译:孔子说:“多人同行,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在里面。我可以选择他好的方面跟着他学,看到他不好的方面我要对照自身来改正自己的缺点。”
10、子在川上曰:“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。”《子罕》翻译:孔子在河边(站在河流的上游)说:“逝去的(时间)就像这河流一样(匆忙)啊,不(遗漏)放弃任何一个白天和黑夜。”
11、子曰:“三军可夺帅也,匹夫不可夺志也。”《子罕》翻译:孔子说:“军队可以改变主帅啊,但男子汉却不可以他的改变志向啊。”
12、子夏曰:“博学而笃志,切问而近思,仁在其中矣。”《子张》翻译:子夏说:“博览群书广泛学习,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,恳切地提问,多考虑最近发生的事情,那么仁德就在其中啊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